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于濆《里中女》诗歌赏析
《里中女》,系五言古诗。由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于濆创作。此诗是通过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而鸣贫家女子之贫穷、疾苦。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情绪。
里中女
于濆
吾闻池中鱼, 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 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 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 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 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 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 满髻钗黄金。
注释:
①里中女:穷乡僻壤的女子。里,野里。
②杵砧(zhēn):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③蒿簪:野蒿制成的簪子。
④越娃:指西施。韩娥:《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⑤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钗:作动词用。
赏析: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里中女,里,野里,即穷乡僻壤的女子。
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五、六句中苦机杼扣桑下女,鸣杵砧扣华堂阴,形成了鲜明对照,揭示了富贵人家与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机杼,织布工具。杵砧,捣衣工具。苦机杼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鸣杵砧的鸣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势日微,赋敛日重,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得温饱,而豪门贵族缯帛如山积(白居易《重赋》),衔杯吐不歇(郑遨《伤农》)。苦机杼与鸣杵砧对照,正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罪恶的社会现实。
以下是通过形象进行议论。作者以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明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神态。只教,一个转折,点出劳动妇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精致的工艺品,一生只见识过粗贱的饰物,显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接着,以越娃(西施)韩娥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双明眸,并在越娃韩娥之上,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惜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无可奈何的心情。
珠玉不到眼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
结尾两句,与华堂、富家照应,并与桑下女恰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这是全诗精神的结穴处。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满髻钗黄金,钗作动词用,是说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从何而来?美人两片云,戴却数乡税(郑遨《富贵曲》),不正是从千万个桑下女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吗?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佚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说明当代,所以假托赵飞燕。这与白居易《缭绫》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的手法是相似的。纪昀认为,古人为诗,不废议论,只是不着色相而已。《里中女》就是这样。此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是富于情韵的。
-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
-
通达超脱豪宕开放--介绍李颀的《别梁锽》 肖旭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6),是唐朝的全盛期。这个时期在诗歌上,也就是所谓“盛唐时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社会秩序稳
-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今天搜集整理
-
登单于台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作者简介: 张蠙,唐代诗人。字
-
沈佺期《杂诗三首》这是一首写闺情闺怨的名诗,诗中明显地流露出反战的情绪,这是初唐连年争战的特定历史环境所产生的厌战思想的反映。不过诗中还希望能有良将出师,早日结束战争,思想内容也有积极的一面。诗人
-
题竹林寺 (唐)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作者简介: 朱放,唐代诗人。襄州襄阳(即今湖北襄樊)人氏,大概生活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
-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李峤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注释: (1)长宁公主:唐中
-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注释: ①夺:赛过。 ②侵晓:天刚亮。野庭:田野。 ③骄骢:健壮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