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乐不思蜀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颇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应当) 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使)
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3分)
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2分)
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
为之① 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2分)
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参考答案
1.D 诚(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为居然) ②此或我的 ③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3.①给他或为他(刘禅) 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
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喜笑自若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原文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
-
比红儿诗(百首录一) 罗虬 薄罗轻剪越溪纹,鸦翅低从两鬓分。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赏析: 《比红儿诗》为唐代后期诗人罗虬的代表作,为组诗,共百首,体例
-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作品赏析【注释】:
-
《吕氏春秋·权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译文]司马昭的阴谋野心是有目共睹的,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典]西晋陈寿《三国志》 注: 1、原文: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
-
农妇与鹜 农妇与鹜原文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
-
狼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
张孝基仁爱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
-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
-
书法家欧阳询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 译文 欧阳询曾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