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帝喾(k),姓姬,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生平:姓公孙别殷,子。(公元前3380~前3345)名喾(一名夋),号高辛氏,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蟜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商丘市唯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集(另一说法帝喾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商丘)。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即位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喾的儿子:有娀氏女简狄生契。陈锋氏女庆都生尧,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功业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 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大戴礼五帝德》说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于大仁。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史记》说他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知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数千年而不衰。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征而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头者,可得千金,封万户,赐帝女为妻。后来,一个头状如狗头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级,帝喾即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历史评价: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喾四妃
喾四妃是帝喾氏族在迁移中,不同氏族与不同联姻的顺序,不是同一个帝喾拥有四妃。有邰氏姜嫄,帝喾元妃,是一个以蝾螈为图腾的氏族,其先在陇西,后迁武功,有子名后稷,周之先祖,葬都广之野(今成都、广汉之间)。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稷在这里种植莱麦五谷,后稷即弃。有娀氏茧翟(简狄)、帝喾次妃。原为不周山(六盘山)北少昊威姓族裔。其中一支东迁陕西蒲城。简狄吞燕孵生子卨(读削)(又名契,商之祖先),原居陕西,后迁商丘。另一支向西直到罗布泊,传为楼兰古国之先祖。在楼兰遗址中已发现至今四千年以上的木雕简狄女祖角,以及唐代壁画,绢画上的简狄像(注:楼兰遗址除有少昊裔支文物遗存外,尚有中亚人的文物遗存)。 少昊威姓是黄帝时代被迫西迁不周山一带的少昊玄乌氏。威因何又称娀,因其先在东部称帝时发明金兵钺斧而威震天下,与蚩尤同称灵威仰。 陈锋氏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喾之三妃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流黄蜂氏为飞行的黄蜜蜂。陈丰氏活动地方有三:1.陈仓的陈丰;2.陈留的陈丰;3.河南宛丘陈丰。这时指的是陈留时代的陈丰。庆都生尧。 娵(音居)訾氏常仪邹屠氏。喾之四妃。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娵訾氏与帝喾联姻生子挚。娵訾即邹屠,黄帝时迁蚩尤善者于邹屠之地。妃常梦吞日,经八梦,生子八人,皆精通日月星辰观测,被誉为八才子八翌八神八元。
-
女娲(约前1万年),上古圣人,亦称娲皇、女娲娘娘。她是伏羲的妹妹,生于古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史纪·补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
-
黄帝: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
-
尧,姓尹祁,号放勋。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
-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
-
人猿时期。我们的祖先刚刚学会佝偻着直立行走,他们的膝盖还无法捋直。不同种群中雌雄人猿实行完全混乱的“婚姻”形态(其实他们尚无“婚姻”概念,一切还只为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多夫制
-
黄帝: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
-
太阳崇拜与鸟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崇拜,而且太阳崇拜几乎跟鸟灵崇拜融为一体。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太阳便是天空中飞翔的一只火鸟。其实,这与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联。一方面,太阳给人
-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区是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