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中兴,祖甲始创周祭之法
武丁中兴(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中兴,国力强盛,于是不断征战四方。鬼方是殷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部落,曾频频出动,骚扰殷人统治区,武丁亲自率军征讨,三年平定;[上工下口]是殷北方另一游牧部落,在盘庚迁殷前,[上工下口]方利用王室九世之乱的机会,迅速扩展势力。为了掠夺更多的生活资料,工方逐渐向南游移,骚扰商朝属国,并经常深入商王畿西效进行抢劫。[上工下口]方这一举动,对商王朝的统治构成严重的危胁。于是武丁命武将禽和甘盘率军征讨,经过几年征讨,终于将[上工下口]方平服,[上工下口]方的领地从此归入商朝版图。土方是殷代北方距离商王畿较近的又一部族,屡屡侵夺商地居民,曾进入商东效劫掠两个居民聚落,武丁在征伐[上工下口]方过程中,用二三年时间消灭了土方,土方之地也成为商朝领土。西部地区的古老部落羌族,也称西羌,分为羌方、羌龙、北羌、马羌等。武丁征伐西羌多次,将所获战俘,残忍地用作人牲,成为祭祀鬼神的牺牲品。商朝南方地区有很多方国、部落,江汉流域的荆楚是它们当中最强大的方国之一。据传说,武丁曾率商族武士,深入荆楚艰险之地,经过交战,将其打败,并把很多荆楚之人捕获,把他们生活的地方荡平。从此汉汉流域也成为商朝版图的一部分。大彭和豕韦都是商朝诸候国。商王河禀甲时,两国势力大增,不甘俯首听命于商,拒绝纳贡,也被武丁所灭。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朝的势力在西、北、东、南急速扩张,达到商代的最高峰,史称武丁中兴。
祖甲始创周祭之法
商代鼎盛时期,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即位10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为了报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对象和顺序都很零乱,没有一定的规矩。祖甲即位后,创造了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羽、彡、[上劦下口]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大乙、丁日祭大丁;第三旬甲日癸大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
-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
-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圣。 伊尹“生于空桑(今曹县北15里旧龙泉寺处)”,“耕于有莘(今曹县西北
-
画蛇添足作者: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
-
据文献记载,禹去世后,传位于益。但益的声望不及禹子启。于是,诸侯拥戴启即帝位。《史记·夏本纪》云:“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
舜晚年的时候,禹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于是他带着妻子,到外地出游去了。他让禹在他走后接替他的职位。那时有个习惯,老首领让贤以后,为了让新首领行使权力,早日树立威信,使民众的心逐步转移到新首领身上,老首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