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笔下的伊甸园|中考重点《桃花源记》知识点思维导图大全

相信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看过官场黑暗、不向钱权低头的诗人,会写出怎样的作品呢?今天,跟着小编一起,走近陶渊明精心为我们打造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小编将《桃花源记》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整理在了一张思维导图中,家里有孩子的家长建议收藏保存噢~不仅可以从教孩子写作业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桃花源记》的内容。
《桃花源记》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也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将饮酒诗写成一个流派的诗人。他的饮酒诗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黑暗的官场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文言赏析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第二段写发现仙境的经过及桃花源中的人和物。进入桃花源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依次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表明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陶渊明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记忆的文言知识,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只有记住了字词的用法及意思,孩子们才能在没有字典和课本时读懂古文。同时,也要学会融会贯通。字词的数量有很多,死记硬背不仅效果有限,还会让孩子学得很痛苦。小编建议孩子使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将知识分门别类,这样记忆起来就快多啦!
如何获得《桃花源记》思维导图高清版

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小编的名字,进入官网后在模板库中搜索【桃花源记】即可获取《桃花源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还可根据需要直接编辑思维导图中的内容,编辑内容可自动同步到手机、平板等设备,十分方便!
总结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能够让孩子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了AI的加持,就像给孩子请了一个私人家教,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
张孝祥词鉴赏:水调歌头(云海漾空阔) 张双柱 水调歌头 为时传之寿张孝祥 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仙翁鹤驾羽节,缥缈下天端。指点虚无征路,时见双凫飞舞,挥斥隘尘寰。吹笛向
-
《周易》是中华上古天书,是公认的儒道两家思想的源头。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一部经典。作为中国人,读《周易》是一种权利,也是当尽的义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张孝祥词鉴赏:浣溪沙(同是瀛洲册府仙) 张双柱 浣溪沙张孝祥 中秋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
-
书生张珍与金宰相的女儿牡丹小姐幼年订婚。张珍因父母去世,只得到金府投亲。谁知金家见他贫穷,便冷眼相待,并以“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为由,命张珍独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读书,以等待时机退婚。张
-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