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初中课文:田子方诫子击,你真的读懂了吗
【原文】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崐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译文】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解析】在这个故事中,魏击在路上走,碰到了魏文侯的老师,当时的国师田子方,主动下车给田子方行伏拜礼,田子方却不理他。魏击,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背景,他是魏国的公子,是魏文侯的儿子,太子,未来的魏武侯。
01
这样的一个身份背景主动向田子方示好,田子方尽然不搭理他。这是非常违反常理的。
1)从基本的礼仪上说,田子方作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大儒学家,儒家的礼仪应该是非常明白的,此时回一个礼仪是非常正常的举动,而且很符合身份。
2)从人际关系应该与人为善,不树敌,而不是傲慢的对待别人,得罪了未来的太子。
3)从利益计算上说,至少应该做到李林甫那样的口腹蜜剑,当面大家应该和和气气的嘛。
02
但是田子方却没有这样做,不行礼,反而把别人教训了一顿呢。可能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性格原因。儒家的文人本是清高的性格。不管对方地位高低,对待别人全凭心情好坏。
2) 派系原因。魏击作为太子,属于太子派的头领。而田子方却是魏文侯的老师,属于国主的人,没有必要去和太子和颜悦色。而且这个时候,太子魏击也拿田子方是没有办法的。
3)目的原因。田子方作为国师,如果与魏击关系密切,就会引起魏文侯的怀疑。以后再向魏文侯上书进言,就会被怀疑立场问题,是不是为了太子谋利。因为太子在没有上位前,皇帝都会对其保持着很深的戒心。历史上弑父上位的不少。而田子方通过打击魏击,与魏击划清了界限,讨好了魏文侯,坚定了占了魏文侯的队。
03
而田子方教导魏击的这段话对我们有何意义呢
1)资源容易失去。有资源的人要想长久的拥有资源,就要采取少树敌,与人和善的策略。具体就要做到,态度上要让人如沐春风,行为上要深居简出。
2)资源不容易得到,如果失去了资源与地位,再想东山再起,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没有人会给你这个机会了。
3)没有资源的人到哪里都没有资源。不会因为你换了一个地方,你就突然变得有资源了。
-
张孝祥词鉴赏:水调歌头(云海漾空阔) 张双柱 水调歌头 为时传之寿张孝祥 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仙翁鹤驾羽节,缥缈下天端。指点虚无征路,时见双凫飞舞,挥斥隘尘寰。吹笛向
-
《周易》是中华上古天书,是公认的儒道两家思想的源头。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一部经典。作为中国人,读《周易》是一种权利,也是当尽的义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张孝祥词鉴赏:浣溪沙(同是瀛洲册府仙) 张双柱 浣溪沙张孝祥 中秋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
-
书生张珍与金宰相的女儿牡丹小姐幼年订婚。张珍因父母去世,只得到金府投亲。谁知金家见他贫穷,便冷眼相待,并以“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为由,命张珍独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读书,以等待时机退婚。张
-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