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译文] 国君与天下的人民同乐,与天下的人民同忧愁。
[出典] 《孟子梁惠王》
注:
1、【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④问于晏子⑤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⑦。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⑨,民乃作慝⑩。方命⑾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⑿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⒀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⒁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⒂?畜君者,好君也。
2、【注释】
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③非:不对,错误。
④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⑤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名婴,《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
⑥转附、朝舞 :均为山名
⑦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东南。
⑧豫:义同游。
⑨睊睊: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
⑩胥:皆,都;谗:毁谤,说坏话。 慝:恶。
⑾方命:违反命令。方,反,违反。
⑿大戒:充分的准备。
⒀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⒁《徴招》、《角招》: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徴、羽)中的两个,招同韶,乐曲名。
⒂蓄(xu):爱好,喜爱。尤:错误,过失。
3、【译文】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4、【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 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5、这一章的核心还是与民同乐的问题,只不过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在《梁惠王上》篇里孟子见梁惠王于沼上时已经谈到过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的问题。在本篇中,孟子也曾与齐宣王两次讨论过与民同乐的问题。一次是在谈到欣赏音乐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只要能够做到与民同乐,无论是喜爱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2.1)另一次是在谈到皇家园林的大小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如果与民同乐,向老百姓开放,皇家园林再大(如周文王的方圆七十里),老百姓也不会嫌它大。如果不与民同乐,不准老百姓进入,皇家园林再小(如齐宣王的方圆四十里),老百姓也会嫌它大。(2.2)所以,本章其实是孟子第三次与齐宣王讨论与民同乐的问题了。
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这也使我们想到,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从孟子这里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生发出来的吗?
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直到今天,当我们说到什么人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牺牲时,还会想到这两句名言。
追根溯原,其实还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而这一点,又不能不回到作为孟子仁政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与民同乐思想上来。
7、 诶,天下大事!必有其本源矣!正本清源民之所望,国之所归!人民最大!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正义。 [出典]《孟子》 注:
-
《吕氏春秋·权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
-
《庄子·天地》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
-
《史记·穰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姓魏氏,名冉。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而逐武
-
方孝标《王安石论》原文及翻译 方孝标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译文]把薄的刀刃插进去,刀刃能宽绰地转动。 [出典]《庄子》 注: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怎么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为普天下的贫寒之士遮风挡雨,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 [出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处唐bull;韦庄《台城》原文见“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霏霏:(雨、雪、烟、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