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万里扁舟)
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万里扁舟)
张双柱
踏莎行 张孝祥
万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见尤堪喜。山阴乘兴不须回,毗耶问疾谁为对。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他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看清贵。
这是一首怀人词。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故人,作此词。是时有诗《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等五首。
起手三句平实自然,万里扁舟虚写,道出天各一方但情深意长。五年三至实写,交代作者自一一六五至一一六九的五年间曾经三次到过湖南,先是一一六五年赴静江任职及次年罢归途经长沙各一次,再是一一六七年六月任知潭州第三次来此。友朋相逢,喜忧交加。故人相见尤堪喜,一作故人相见忧堪喜.
张孝祥诗词多用典引义,继开头平实三句后,用了一个成语故事和一个佛教典故。山阴乘兴,指访友,成语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毗耶,又作毗邪、毘耶,佛教语,梵语译音,古印度城名,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维摩经》记载:维摩诘(意译净名)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摩竭,用启息言之津;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唐陆龟蒙《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毘耶问,无人敌浄名。后以毗耶代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唐贾岛《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清钱谦益《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毘耶口,午夜燃灯礼浄名。清姚鼐《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毘耶。词人据此表明,友朋相访聚会,本乘兴而行,当兴尽而返,似此乘兴相会山野,得遇如此精解佛法、善说佛理一众,更流连忘返愿足也,即使朝廷呼召亦懒以回应。
换头三句仍然平实自然,紧接上片用典引义,表明作者对儒、佛、道的深刻理解,并以此表明对朋友的深切眷念。故人相会一处,不用服药,亦身心轻松,再加上彼此心领神会的高深而又高尚的交流,大家精气神更足。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词人感叹每次匆匆聚首却又要匆匆告别。归计,本意是回家乡的打算和办法,引申辞官回乡。词人写作该篇时已请准致仕,故有上文问疾谁对之句,并引出下文江海相寻之约。
江海,泛指四方各地,常指隐士居处,引申为退隐。宋苏轼《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青蒻,又作青箬。清贵,清高可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孝祥这首《踏莎行》与唐张志和《渔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译文】时机容易失去,这时雄心就成了没用的东西了,而岁月也就即将老去凋零! 【出典】南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注: 1、《六州歌
-
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时雨初晴) 张双柱 踏莎行 寿黄坚叟并以送行张孝祥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
-
张孝祥词鉴赏:南歌子(人物羲皇上) 张双柱 南歌子张孝祥 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漫郎元自谩为官,醉眼瞢腾只拟看湘山。 小隐真成趣,邻翁独往还。野堂梅柳尚春寒,且趁华灯
-
张孝祥词鉴赏:菩萨蛮(玉龙细点三更月) 张双柱 菩萨蛮张孝祥 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余残雪。寒色到书帏,有人清梦迷。墙西歌吹好,烛暖香闺校多病怯杯觞,不禁冬夜长。
-
张孝祥词鉴赏:浣溪沙(同是瀛洲册府仙) 张双柱 浣溪沙张孝祥 中秋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
-
张孝祥词鉴赏:水调歌头(云海漾空阔) 张双柱 水调歌头 为时传之寿张孝祥 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仙翁鹤驾羽节,缥缈下天端。指点虚无征路,时见双凫飞舞,挥斥隘尘寰。吹笛向
-
《周易》是中华上古天书,是公认的儒道两家思想的源头。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一部经典。作为中国人,读《周易》是一种权利,也是当尽的义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张孝祥词鉴赏:浣溪沙(同是瀛洲册府仙) 张双柱 浣溪沙张孝祥 中秋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
-
书生张珍与金宰相的女儿牡丹小姐幼年订婚。张珍因父母去世,只得到金府投亲。谁知金家见他贫穷,便冷眼相待,并以“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为由,命张珍独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读书,以等待时机退婚。张
-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