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担心归顺的人少,只怕人们的财富不均;不怕老百姓贫穷,就怕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安定。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人们的批判,人们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
2. 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
3.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
4. 我们今天回头看一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
5. 比如在采猎人的平等社会中,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大家自然谁也不会有贫与寡的感觉。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在现代人看来好象是很贫乏的。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贫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曾经度过了几百万年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
6. 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7. 当今世界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也仍然存在着贫穷的现象。尽管那里的贫穷,在极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对发达国家的穷人自己而言,则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可怀疑的贫穷。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并没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均衡地得到好处,富国贫国之间的差距比前工业文明时代更大。
8. 甚至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人们的绝对生活水平,都没有比他们的过去有任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世界的贫困与不均现象,是现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
9. 意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译文]把薄的刀刃插进去,刀刃能宽绰地转动。 [出典]《庄子》 注: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怎么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为普天下的贫寒之士遮风挡雨,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 [出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处唐bull;韦庄《台城》原文见“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霏霏:(雨、雪、烟、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