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出典]《孟子滕文公》
注:
1、原文:《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以顺从是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着《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4、【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5、这整齐的排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后来,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6、这句话被古代无数文人、士大夫奉为人生准则,至今仍影响颇深。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说明了一个大丈夫该是怎样的:
富贵不能淫:这是仁、义,也是智。富贵了也应该要仁爱,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不能为富不仁。说它是智,是因为它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为富不仁的人是不会长久富贵的。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或许正是这句话铸就了五千年来中华儿女们挺直的脊梁。
于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个个大丈夫:从文天祥到邱少云,再到微尘,他们虽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足以撑起天地。
7、孟子的浩然正气就是他一贯表白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曾益其说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说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是两千年来始终激励人心,传颂不绝的伟词名句。它似乎是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很明显,这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并不是宗教的精神,而是具有审美灼灼光华的感现实品格;它不是上帝的忠诚的仆人,而勿宁是道德意志的独立自足的主体。(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从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正是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
8、在眼下流行物质主义小男人的时代,符合这条标准的大丈夫已经沦为濒临灭绝的稀缺动物了。
然而,今天在汉城病逝的前总统金大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一生固守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追求自己梦想的大丈夫,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韩国民主事业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朝韩和解,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统一努力的一生。 (七犀鸟)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译文]国君与天下的人民同乐,与天下的人民同忧愁。 [出典]《孟子梁惠王》 注: 1、【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正义。 [出典]《孟子》 注: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 [出典]《孟子》 注:
-
一、经 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代逐渐增加,至南宋变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
庄子的思想是最接近人性和自然的思想,庄子的学说是脱下沉重的礼教回归本心的学说。在他的文章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说教,看不到一点一滴的繁文缛节,只有神奇绚丽的想象,只有无边无际的自由。 《论语》让我们发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译文]把薄的刀刃插进去,刀刃能宽绰地转动。 [出典]《庄子》 注: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怎么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为普天下的贫寒之士遮风挡雨,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 [出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处唐bull;韦庄《台城》原文见“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霏霏:(雨、雪、烟、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