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译文]尊敬鬼神却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这样就算是智慧了。
[出典]《论语雍也》
注:
1、【原文】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注释】
(1)知:音zh,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3、【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4、【评析】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5、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进步。春秋时代尽管疑神论开始发展,但从整个思想界及民风看,卜筮巫术思想还很浓厚。各国在战争、祭祀、农业等大事上,还时常卜告吉凶祸福。孔子主张从周礼,而周礼的主要内容本是原始的神道设教,这种神道设教在形式与本质上又与巫术迷信有直接联系。而孔子怀疑鬼神存在,不语怪、力、乱、神,从周礼而疑鬼神,其实是对古礼神道设教的否定,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给周礼注入了新内容。这使孔子要发扬、光大的周礼,是吸收了春秋现实人文精神的新周礼,基本立场有了变化。例如季路问事鬼神,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不再把天看成神格的化身。平心而论,当时彻底的无神论者是没有的,只存在程度不一的鬼神怀疑论者。而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哲学观的评价,只能视其在疑神论道路上走了多远。
从文献看,孔子是站在时代前列的较开明的疑神论者,在程度上是与子产等人平行或略高于子产等人的。鲁哀公十二年十二月出现蝗虫,季孙感到奇怪,便去问孔子。孔子说:丘闻之,火伏而后蜇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意思是,其时十二月正当夏正十月,司历官又少算了一个闰月,故实为九月。九月出现蝗虫,是正常的事。孔子据星象运行规律,正确解释了反常的现象,是以科学反对迷信。公元前625年,有只海鸟停息在鲁国东门外,受到大夫臧文仲的祭祀。孔子后来批评臧的行为,认为他不知。怀疑是破坏的开端,有怀疑才有破除。后世无神论者,正是在春秋疑神论的基础上发展前进的。故章太炎在《答铁峥》一书中,谈到孔子哲学功绩,至于破坏鬼神之说,则景仰孔子当如岱宗北斗。此话虽有溢美之嫌,但从其大者看,却不无道理。
6、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宗教是维系人心的力量。许多宗教都信仰上帝,佛教僧徒则皈依于佛。对于上帝、神、佛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从上帝、神、佛的信仰中引申出道德原则。
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于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以为义的根据不在神而在于人民的生活。孔子再传弟子公孟子(即曾子弟子公明高) 倡言无鬼神。儒学不信鬼神,不讲来世、不信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而对于道德却有坚强的信息,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孟子)或群居的需要(荀子),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道德观,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有人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
7、孔子强调不谈的是一些灵异事件,包括算命迷信这些事情。通常一个人算命十次准一此,九次不准都没人说,那一次准的却被很多人加以宣扬。以今日来说,求神拜佛或者烧香算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人疏忽自己的责任,无法活出人的尊严。
8、孔子认为人生有正路要走,你不要费太多心思在怪、力、乱、神上面。在人的能力所及范围,绝不逃避责任;在人的能力所不及范围,则乐天知命,不再徒逞口舌或强为说辞。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出典]《论语》 注: 1、【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
-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必定有值得学习,可以当我老师的。 [出典]《论语》 注: 1、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合用。 [出典]《论语宪问》 注: 1、【出自】:【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
-
苛政猛于虎 [译文]残酷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典]《礼记》 注: 1、【《礼记·檀弓下》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
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 [出典]《论语》 注: 1、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译文]把薄的刀刃插进去,刀刃能宽绰地转动。 [出典]《庄子》 注: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怎么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为普天下的贫寒之士遮风挡雨,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 [出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处唐bull;韦庄《台城》原文见“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霏霏:(雨、雪、烟、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