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021-07-26 18:19:53 作者:涵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2.《孟子》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著作,也是关于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实录。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渗透着仁政、王道的思想,蕴涵着和谐的理念,发政施仁、保民而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明确,民本观、忧乐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翔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究其理论必将在历史长河中感受其伟大,也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3. 孟子一生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在国家统一、太平基础之上,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类似于大同社会的王道社会。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推行仁政,施行王道。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贯彻施行尧、舜之道的发政施仁、保民而王的大政治家。

  4.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保民而王是建立在仁政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保民而王、实现王道是施行仁政的目的,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5.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春秋战国之际,中原列国已全面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化引起意识形态的变更。地主阶级开始把人民地位、民心向背看成是自身统治是否稳定牢固的关键。

  6.孟子更明确地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保民而王。可以说,保民而王是一条关系一个国家命运的大战略。虽然这种保民无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地位高于一切同日而语,但不能不看到,在历史上,军事战略家、政治战略家们,能认识到民众是致胜的根本,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7. 纵观历史,我们不能不说,保民而王是历史上形成的统治术中的瑰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历史上明智的帝王将相所接受。

  8. 吴起在给魏文侯进谏治国之策时,提出了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以新兴封建阶级的道、义、礼,仁去引导、治理和安抚民众。四德修好,国家兴盛、强大;废弃四德,国家衰败、灭亡。四德修好,可和于国、和于军、和于阵、和于战,就可以进行兼并战争,争夺霸权。要求做到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发展生产,保持国家安定。《六韬》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论述。吕尚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