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赏析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
-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省)人。元未诗人,著名画家。
-
唐朝的诗歌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唐朝,不仅仅是男诗人,女诗人也有不少,在众多女诗人当中,最出名的有四个,她们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风流女校书薛涛 唐代女诗人留下
-
乾隆中国古代帝王大都有写诗癖。上古的一些帝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到周文王、周武王,除掉帝王的甲胄,都有一套诗人的衣裳。像舜帝就曾和群臣集体创作了《卿云歌》,这首诗十分有名,北洋军阀时期
-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作者:屈原 【家世生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
-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
杨柳枝白居易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注释】 青酒旗:即酒帘。张籍《江南曲》诗:“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青旗悬江口。
-
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
开栏的话: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渴望,同时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和抗争,让民